
大家都聽過去醫美打肉毒桿菌可以讓皮膚膨潤,但有聽說過肉毒桿菌中毒(Botulism)嗎~!

肉毒桿菌中毒是由肉毒桿菌(Clostridium botulinum)產生的神經毒素引起的嚴重疾病。

這種中毒會影響神經系統,特別是影響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,導致肌肉無力、癱瘓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今天,㦡編要來帶著大家看看肉毒桿菌是什麼!

肉毒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,如土壤、湖泊、河流以及動物的排泄物中。其分泌的毒素以A型、B型和E型為最常見,並且是引發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由於其毒性極高,肉毒桿菌中毒在細菌性食品中毒中致死率位居首位。為了強化公共衛生管理,臺灣自2007年(民國96年)起,將肉毒桿菌中毒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,納入國家傳染病監測體系中進行嚴密監控。

肉毒桿菌中毒可依感染途徑分為四種類型,每種類型均具有明確的發生機制與風險因素:

食因型(傳統型)肉毒桿菌中毒
由於食用受到肉毒桿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所引發,主要原因包括:

食品加工不當:食品製作過程中混入菌體或芽胞,且未經適當冷藏或充分殺菌。例如,家庭自製醃製蔬果、魚類、肉製品、香腸及水產品。

低酸厭氧環境:在酸鹼值高於pH 4.6的低酸性食品中(如罐頭食品、香腸、火腿、煙燻魚、真空包裝豆干等),肉毒桿菌在無氧條件下易於增殖並產生毒素。

腸道型(嬰兒與成人型)肉毒桿菌中毒
此類型是因肉毒桿菌芽胞進入人體腸道後萌芽、繁殖並產生毒素引發:

嬰兒易感性:蜂蜜中可能含有芽胞,嬰兒因免疫系統與腸道菌叢尚未完全發育,極易受到影響,因此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食用蜂蜜。

成人風險:腸道手術或微生物叢改變可能使成人對肉毒桿菌芽胞的抵抗力下降。

自然環境來源:芽胞廣泛存在於土壤、農產品、海洋沉積物以及動物腸道中,容易進入食物鏈。

創傷型肉毒桿菌中毒
當傷口受到肉毒桿菌孢子的污染,並在無氧環境下繁殖時,會產生毒素:

污染來源:傷口接觸到泥土或細砂,特別是深層傷口更容易成為感染溫床。

高風險人群:濫用藥物者尤其容易感染,例如美國多數案例與注射受污染的劣質海洛因相關。

其他型肉毒桿菌中毒
由人為因素導致,包括:

美容注射:注射A型肉毒桿菌毒素(如肉毒桿菌素美容用途)操作不當,可能導致中毒。

自殺企圖:刻意使用過量肉毒桿菌毒素引發中毒。

預防方法:
* 正確保存和處理食物,尤其是低酸性罐頭食品。
* 避免1歲以下嬰兒食用蜂蜜。
* 注意傷口清潔,特別是高風險人群如注射藥物使用者。
* 提高醫療與美容行為的安全性監管。
如有疑似症狀,應立即就醫,因為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

明天~就讓㦡編繼續帶著大家看看肉毒桿菌中毒常見的症狀吧!


為健康「肝」杯 x 活力加倍|單件即享83折,3件驚喜63折!
https://www.med-vita.com/pages/202501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
追蹤覺㦡IG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edvita.tw/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
加入Line和㦡編聊聊,即享優惠:
https://lin.ee/ne3QHsG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┈
#連鎖家醫診所認證#覺㦡medVITA#讓健康成為簡單的事#健康小知識#肉毒桿菌是什麼#肉毒桿菌小知識#肉毒桿菌中毒